【產業】我國干細胞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將達1500億!全球將達1600億美元
日期:2016-10-31 14:53:50
干細胞生物學的研究與應用是生命科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必將給生物醫學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干細胞研究除了在細胞治療、組織器官移植、基因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外,還將在新基因發掘與基因功能分析、發育生物學模型、新藥開發與藥效、毒性評估等領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全球干細胞產業發展現狀
從1968年世界第一例骨髓移植術,開啟了干細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開始,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干細胞技術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方法和手段,為人類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目前,干細胞對糖尿病、帕金森氏綜合征、老年癡呆癥、重癥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種病癥治療的動物實驗已在全球完成,可以修復受損的細胞和組織,治療糖尿病、中風和脊柱損傷等一系列疾病。2015年全球干細胞相關市場規模為635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達到約16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9.8%。
中國干細胞產業市場規模!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干細胞產業發展迅猛,涵蓋了包括上游—干細胞采集和儲存、中游—干細胞的增殖與藥物研發、下游—干細胞的治療應用,已形成全產業鏈模式。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規模的干細胞公司從事干細胞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發、干細胞庫的建立和干細胞及相關產品的應用,2015年干細胞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并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在50%上的高復合增長。
干細胞產業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可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如今中國有2.4億的心血管病患、4160萬的糖尿病患,9400萬的阿爾茨海默病患以及1460萬的血液腫瘤病患正等待著更積極有效的治療。
世界干細胞技術
在各疾病種類中的臨床應用比例
干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
干細胞生物學的研究與應用是生命科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必將給生物醫學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干細胞研究除了在細胞治療、組織器官移植、基因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外,還將在新基因發掘與基因功能分析、發育生物學模型、新藥開發與藥效、毒性評估等領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干細胞產業鏈的發展涉及干細胞存儲、干細胞藥物開發、干細胞治療,未來三個方向的發展空間均巨大。預計到2021年,我國干細胞相關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國際市場發展概況!
隨著歐美政策不斷放松和完善,干細胞得到大力發展,跨國公司紛紛統籌布局,使得全球干細胞治療市場多集中在歐美等地,僅北美地區約占近一半市場。亞太地區相對薄弱,占市場17%。
據干細胞行業報告《Stem Cell Research Market to 2017-GBI Research 2011》,干細胞規模每年平均以34%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未來20年內,干細胞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0億美元。
重點投資方向!
精準醫療將助推干細胞產業發展,產業破冰之后有三大看點:商業化及臨床化干細胞治療的放開、質控與療效評價標準的明確以及異體干細胞治療的放開。我國干細胞市場前景廣闊,2012 年以前 5 年復合增長率 50%以上,且產業鏈各個環節均有較大市場空間:
1、 全產業鏈布局的干細胞公司“資源為王,強者恒強”
一方面,我們認為,干細胞產業鏈資源為王的屬性,使得上、中、下游全方位布局且有優勢資源的企業,容易脫穎而出:從全球產業技術角度,未來擁有優質干細胞庫和具備誘導干細胞轉化成病人所需的功能細胞的核心技術是相關企業成功關鍵。這要求企業掌握上游存儲、中游研發兩個環節。
從我國干細胞產業鏈實際出發,我國干細胞產業鏈呈現一種資源效應——掌握相關稀缺資源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而非單純的技術效應,集中表現在上游臍帶血站牌照稀缺,且不允許跨省經營;中游研發,科研院所、醫院主導;下游臨床,少數優質三甲醫院具備試點資格。后續政策對臍帶血質量的進一步嚴控,對自體干細胞進行體外擴增作為技術嚴管以及政策的嚴格化導向,更加劇了這種稀缺性。
因此,我們看好產業鏈上、中、下游全方位布局,并且掌握稀缺資源的龍頭企業,而非專攻某一領域的純技術企業。另外,我國干細胞臨床研究較好,但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不夠,以及研究系統性的缺乏和加快科研產業化的政策導向,也使得我們看好具備整合產業鏈,尤其是中游科研與下游臨床的相關企業。
2、 與精準醫療+腫瘤細胞治療深度結合的企業“想象空間更大”
技術角度:干細胞治療與基因測序的互補性。
干細胞治療的核心技術在于對干細胞進行誘導分化,使其分化為具備臨床治療所需功能的細胞。而細胞分化的過程由其細胞核內的DNA控制。誘導干細胞定向分化,一個重要的手段也是對其細胞核基因進行調控,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因測序與干細胞治療存在天然的互補關系。
長遠的角度: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與大數據時代的布局
從技術上看,2014年《Science》雜志將腫瘤免疫療法評為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第一位,另外,新型分子開關型CAR-T系統等重要技術性突破使得腫瘤細胞治療臨床應用中的安全瓶頸得以逐步解決;同時,政策面上看,今年以來奧巴馬精準醫療中短期最核心的目標便是腫瘤細胞治療。
因此,從國際角度上來說,以細胞和基因為代表的未來療法得到了行業認可。腫瘤免疫細胞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免疫細胞布局和免疫細胞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產業化發展,與細胞核研究的快速發展是并行的。進行腫瘤免疫細胞的研究需要由基因檢測提供數據和模型做支撐。相關企業對此進行預測性布局的意義便在于此。(來源:干細胞之家)